肺癌切除新技术:不插管不全麻 醒后走回病房
来自英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、比利时等国的40多位洋专家在广州接受“无管”胸外科微创手术培训(右二为何建行)。图片由通讯员提供广医一院胸外科专家全球直播“无管”胸外科微创手术
医学指导/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、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肺癌方向学术带头人何建行教授,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刘君
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,一说是胸腔手术,必定是凶险万分的大手术,不在医院住个十天半月出不了院;在很多影视剧中,万一不幸需要做胸腔手术,躺在手术床上的患者,肯定会插满管子上呼吸机,术后久久不能醒来……事实也的确如此,在传统的胸腔镜肺癌手术中,患者不仅要气管插管,借助呼吸机来呼吸,术后也要留置胸管、尿管等,经常还要在ICU观察24小时后方可以进食、活动。
然而,医疗技术的发展,再次“刷新”了我们对胸腔手术的认识。
12月9日,在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、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、英国皇家外科学院(RCS)共同举办的第一届国际“无管”胸外科微创手术培训班上,来自国内外的100余名胸外科专家现场观摩了13台“无管”微创胸腔镜手术,其中10台由广医一院胸外科专家主刀,3台由西班牙Coruna大学医院微创中心主任Diego Gonzalez教授主刀。12月10日,中外专家又联手完成了两台“无管”微创胸腔镜手术和4台复杂手术,并通过网络面向全球的胸外科医生进行了直播。
据悉,跟传统的气管插管微创胸腔镜手术相比,这种“无管”微创胸腔镜手术,可以让患者在术中无须气管插管,术后无须留胸管和导尿管,而且,患者在4小时内即可进食和行走,有的患者甚至可以从复苏室直接步行回病房,很多患者可以手术当天就出院。
文/广州日报记者黄蓉芳
通讯员韩文青
全球直播
患者上午手术,
下午达到出院标准
12月10日,当天上午,何建行和他的团队在直播镜头下,在自主呼吸麻醉下,通过两个5mm的切口,做完了一台心包囊肿的切除手术,用时仅10分钟;广医一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陈汉章教授和他的团队,也在自主呼吸麻醉下,完成了一台双侧交感神经链的切除手术,用时仅30分钟。
令人啧啧称奇的是,术后仅1小时,两个患者就已清醒,自己走回病房,而且很快就恢复了进食、饮水。当天下午,他们达到了出院标准。他们还自己步行到会场,与参加培训班的专家交流术后的感受,并在第二天参加了医患交流“派对”。
在当天的直播手术中,难度最大的是何建行和他的团队完成的右上肺支气管袖状切除+肺动脉成型手术。据介绍,这需要在全腔镜下同时完成肺动脉机械成型和支气管切除重建,是一台超高难度的手术。而且,患者的手术病灶还侵犯到了心包,切除难度更大。
何谓“无管”
术中不插管,
术后不留胸管和尿管
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、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肺癌方向学术带头人何建行教授介绍,所谓“无管”,就是患者在术中无须气管插管,手术过程患者保持自主呼吸,无须借助呼吸机,术后无须留置胸管和导尿管。
“这是广医一院胸外科在5年前国际上出现的‘非气管插管麻醉下胸腔镜手术’的基础上,发展、完善而成的。”他说,接受这种手术的患者,一般都能在4小时内恢复进食与行走功能,年轻的患者甚至可以在术后从复苏室直接步行回病房,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,提高康复的速度。部分简单胸外科手术,如肺大疱切除术、手汗症根治术、肺段切除术等,甚至可以在24小时内出入院。“可以说,‘无管’微创胸腔镜手术,革命性地实现了将部分胸部手术变为‘日间手术’。”
“当然,我们说的‘无管’,并非每一台手术都不需要插气管、留置胸管和导尿管。”何建行教授说,有时可能在不插气管、留置胸管的情况下,留置导尿管,有时也可能需要留置胸管,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。“这些‘管子’,能免则免。”
传统手术易致术后咽喉疼痛、咳嗽、感染
“要分析‘无管’微创胸腔镜手术的优点,就要先分析一下传统的‘有管’手术的缺点。”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刘君介绍,在传统的胸腔镜手术中,需要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手术。而全身麻醉需要使用肌松药,会使得患者包括呼吸肌在内的全身肌肉都完全处于松弛状态,患者在术中不能自主呼吸,需要气管插管借助呼吸机才能呼吸。
然而,术中气管插管,可能会增加引起各系统并发症的风险,包括:肺部感染、通气压力肺损伤、肺扩张损伤、支气管痉挛、心功能受损及心律失常等,此外,也会给声带、咽喉等带来损伤,引起患者术后咽喉疼痛、刺激性咳嗽等不适,同时,气管插管也可能会带来机械性肺损伤。
而且,由于麻醉中使用了肌松药,患者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,即使清醒,也不能马上恢复行走、进食等功能。此外,由于全身肌肉的松弛,患者在术中和术后都需要留置导尿管。留置导尿管,对膀胱和尿道,都有刺激作用引起术后不适。
在传统手术中,由于担心术后有渗出或积液,通常都在术后在患者体内留置胸管,而留置胸管,就会有伤口,也就更容易引起感染。这些因素,都会给患者带来痛苦,从而影响术后的快速康复。
“无管”优点
无“插管”损伤,术后恢复快
刘君介绍,“无管”微创胸腔镜手术,采用的是静脉复合麻醉技术,并不需要使用肌松药,因此,患者在手术中“只是睡着了”,但全身肌肉并没有处于松弛状态,因此,完全可以自主呼吸。
患者能够自主呼吸,就意味着不需要气管插管,就可以避免气管插管可能带来的副作用。而且,使用自主呼吸状态下静脉复合麻醉技术,可以避免肌松药的残留作用,降低因气管插管引发的各系统并发症几率,术后患者的呼吸肌功能恢复更快,康复也会比气管插管的手术患者更快。
由于在麻醉中没有使用肌松药,术后根本不需要留置导尿管,术中如果手术时间短,也不必插导尿管。至于胸管,由于越来越精细化的手术,术后留下的积液很少,经临床反复观察,术后的积液一般可以自我吸收,因此,“无管”微创胸腔镜手术已无须留置胸管。
“相对传统的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,采用‘无管’微创胸腔镜手术,术后的禁食时间、术后的使用抗生素时间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。”刘君总结,可以说,这项新技术有三大优点:
一是患者可以更快速地康复。传统的气管插管术后进食时间通常为麻醉后24小时或术后第二天,而“无管”微创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对全身植物神经影响较小,通常在术后4~6小时即可以进食,加快胃肠蠕动,增加肠内营养吸收与代谢,从而促进伤口愈合,加快恢复;在出院时间上,手术当天就可以出院,而传统的“有管”微创胸腔镜手术,至少需要住院一个星期。
二是可避免肌松药的残留作用。肌松药的残留作用通常表现为:肌力恢复时间延长,呼吸肌肌力不足,通气能力不足,有效通气量下降。由于非插管麻醉患者在术中未使用肌松药,则避免了这一麻醉副反应,术后呼吸肌功能恢复更快,从而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。
三是降低体内炎症反应水平。在对比研究中发现,非气管插管组的炎症水平低于气管插管组,因此,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较少,使用抗生素时间也较短。
技术难点
手术医生与麻醉医师须紧密配合
刘君介绍,“无管”微创胸腔镜手术的主要难点在于手术医生与麻醉医师的配合,除了对手术医生的技术精湛程度要求高外,对麻醉医生的要求也相当高。
在非插管麻醉中,麻醉医生需要将静脉麻醉、硬膜外麻醉、局部麻醉、肋间神经阻滞、术中迷走神经阻滞、胸膜表面浸润麻醉等多种麻醉方式进行个体化的组合与搭配,根据患者的情况与术式进行评估与选择,既保证患者的术中稳定,又利于其术后康复。
同时,还需要麻醉医师对低氧血症、高碳酸血症有着相当高的承受能力和应付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。“比如,万一在手术中出现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,经过处理不能缓解,就需要术中更改麻醉方式,麻醉医师需要在患者侧卧的体位下,进行气管插管,这是对麻醉师能力的基本要求。”他说,不过,这种在手术中转为气管插管的病例仅有2%。
适宜人群
肺功能差的患者是最大受益者
“如今,肺癌发病率日益升高,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标准根治术式,仍然是肺叶切除术加系统淋巴结清扫。”刘君介绍,而肺叶切除、肺段切除、肺癌根治术等都可以采用“无管”微创胸腔镜手术。而如手汗症、胸膜活检、肺大疱切除、周围型结节等较简单的胸腔镜手术,更适宜采用“无管”微创胸腔镜手术。
“有了这一技术,最受益的人群是肺功能差的患者。”意大利罗马大学医院胸外科、国际最早开展非气管插管胸外科手术的Eugenio Pompeo教授解释,因为对于肺功能差的患者而言,气管插管的风险比较高,经比较,在手术之后,非插管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要比插管的患者少。
不适宜人群
BMI超过30不宜做“无管”手术
何建行教授也坦承,“无管”微创胸腔镜手术也并非适合任何人群。比如,肥胖者就不适宜采取这种手术。
他解释,这主要是因为肥胖患者的器官负担重,在手术中,横膈肌容易被压迫。“因为BMI小于23的患者,基本都可以做‘无管’微创胸腔镜手术,但如果患者的BMI超过了30,就不宜做了。”
页:
[1]